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25-02-06文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阅读:30613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状况统计调查”的任务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的指导下,按年度开展专利调查工作,完成了《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现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发布,报告主要结论如下。

一、企业专利创造投入持续加大

一是企业发明专利主要由研发产生。2024年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发明专利中通过研发产生的比例为86.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保持平稳提升态势。分研发方式看,独立研发的比例为93.0%,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的比例分别为5.8%和1.2%。

二是企业持续加大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调查显示,国内企业通过研发获取的发明专利中,研发经费支出在50万~1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 的发明专利比例分别为18.2%和17.8%,分别较上年提升0.6和0.2个百分点,均为“十四五”时期最高;研发经费支出不足10万元的比例为35.1%,低于上年(38.2%)。

三是是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导作用更加凸显。2024年调查显示,企业专利权人中,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的比例达41.0%。从合作方式看,根据企业需要开展联合研究的比例最高,为47.6%,较上年(42.9%)提高4.7个百分点,委托高校或科研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或技术服务的比例为42.3%,较上年(56.7%)显著下降,表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领域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比例分别为60.8%和68.1%,分别是总体水平的1.5倍和1.7倍。

二、企业专利产业化率继续提升

一是企业专利产业化率持续提高。2024年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3%,较上年(51.3%)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54.9%和63.5%,分别较上年(57.1%和66.0%)下降2.2和2.5个百分点。

二是小微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连续两年回升。2024年调查显示,大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9.5%,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中、小、微型企业分别为61.4%、57.8%和36.7%,分别较上年提高3.5、3.9和2.9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继2022年下降之后,已连续两年提升。

三是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进一步提高。2024年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金额为869.5万元/件,较上年(829.6万元/件)增长4.8%,呈稳步提高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分别为939.1万元/件和1132.7万元/件,分别高于企业平均水平8.0%和30.3%。

三、专利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企业专利权人维权手段更趋多元。2024年调查显示,企业专利权人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8.0%,较上年(6.7%)提高1.3个百分点,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84.1%,较上年(83.1%)提高1.0个百分点。遭遇专利侵权的企业中,61.9%采取了两种以上的维权措施,34.9%采取了三种以上的维权措施,均高于上年,维权手段更加多元。

二是高赔偿专利侵权案件比例稳中有升。2024年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涉及侵权诉讼的比例为3.0%,高于上年(2.4%)0.6个百分点。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法院判定赔偿、法院调解或庭外和解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案件比例为9.5%,高于上年(8.4%)1.1个百分点,高于2021年(7.6%)1.9个百分点,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广受认可。2024年调查显示,认为行政处理、仲裁调解以及法院诉讼等维权方式达到预期效果的企业比例更高,依次为81.5%、80.5%和79.9%。认为自行协商、发出律师函警告等维权方式达到预期效果的企业比例为65.0%和55.9%,相对较低。

四、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变化

一是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比例较上年有所提高。2024年参与调查的企业中,遭遇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比例为2.7%,较上年(2.4%)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比例最高,为7.5%,较上年(7.4%)提高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作为数字经济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比例最高,为7.9%,较上年(6.4%)高出1.5个百分点,遭遇海外侵权比例和增幅均高于企业总体水平。

二是利用海外专利技术的企业比例小幅降低。2024年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利用了海外专利的企业比例为2.2%,较上年(2.5%)小幅降低;向海外许可或转让专利的比例为0.8%,与上年持平。其中,大型企业利用海外专利的比例为5.3%,较上年(6.5%)降低1.2个百分点,向海外许可或转让专利的比例为2.1%,较上年(2.0%)略有提高。

三是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经贸竞争。2024年参与调查的企业中,认为受到海外不公平待遇或歧视性限制行为影响的比例为4.8%;其中,77.8%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应对,61.6%通过加强政策合规性应对,均较上年(74.9%和54.4%)有所提高,选择放弃相关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企业比例为3.9%,较上年(7.6%)明显降低。

五、企业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

一是能源和高耗能行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比例相对较高。2024年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专利权人中已经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比例为24.5%,已有相关计划的比例为23.0%,合计接近五成。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比例前三的行业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为49.5%、37.3%和33.4%,均为能源或高耗能行业。

二是绿色低碳专利创造需要更高研发投入。2024年调查显示,企业发明专利中,绿色低碳专利研发周期在1年以上的比例为61.4%,明显高于非绿色低碳专利(54.5%);研发经费支出在100万元以上的比例为20.7%,略高于非绿色低碳专利(17.7%)。从平均发明人数量来看,平均每件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数量为4.7人,高出非绿色低碳发明专利(3.7人)1.0人。

三是企业绿色技术专利转化实施意愿较强。2024年调查显示,已经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中,72.0%计划通过自行产业化推动绿色技术专利转化实施,22.2%计划通过许可方式转化实施,其中,希望通过开放许可方式的近八成。在绿色技术专利转化支持政策方面,近五成企业希望强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政策引导与扶持,比例最高。
  六、数字经济产业更注重专利保护
  一是我国企业重视数字技术专利创新。2024年调查显示,数字技术发明专利中通过研发获取的比例为90.2%,高出总体水平(86.6%)3.6个百分点;处于技术萌芽期或成长期的比例为57.0%,高出非数字技术发明专利(52.0%)5.0个百分点。
  二是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企业比例高。2024年调查显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比例为54.1%,高出总体水平(41.0%)13.1个百分点;从合作方式看,与高校或科研单位采取人才联合培育合作、以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形成长期合作的比例分别为38.2%和21.7%,均显著高于非数字经济领域企业。
  三是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专利保护能力相对更强。2024年调查显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企业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7.3%,低于总体水平(8.0%)0.7个百分点,表示不清楚是否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12.1%,低于总体水平(15.4%)3.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92.3%,高出总体水平(84.2%)8.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发现侵权线索能力更强,应对更加主动。

 

附件: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上一篇:《专利商标代理服务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解读

下一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管理工作指引(暂行)》解读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 - 2023 主办:佛山市知识产权协会 粤ICP备13088333号